如包括6000瓶/小时5L大容量吹灌旋一体机;36000瓶/小时PET瓶装植物蛋白饮料无菌灌装生产线;72000罐/小时高速纯生啤酒易拉罐生产线;15000瓶/小时PET牛乳无菌冷灌装组合机和18000瓶/小时PET瓶发酵乳超洁净灌装组合机;智能仓储系统;液态食品机器人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小曲酒机器人自动识别上甑系统;智能化白酒酿造系统;调味品谷物固态智能发酵机组及其成套装备关键技术;马铃薯全粉生产关键技术;全自动连续式智能杀菌釜;220公斤/小时智能化半干面生产线;12000只/小时肉鸡自动屠宰加工生产线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
构建、完善产学研一体化
5年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政策支持下,我国食品装备行业已基本形成依托(国家)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
在各个细分领域扶持了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食品装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开展食品装备相关教学与科研的高校数量有所增加,新成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示范基地。
在优化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技术,解决了部分影响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相对完善的创新科研体系、持续的科研投入,食品装备企业产品结构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稳步提高,并且建立起梯队型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的综合性能逐步改善,部分装备产品填补了国内诸多领域的空白,缩短了我国食品装备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高端的关键装备、成套装备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部分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已替代进口并开拓国际市场。
实现了关键成套装备从长期依赖进口到基本实现自主化并成套出口的跨越,中端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整机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逐年提高;低端产品由于存在技术配置低、故障率高、能耗高等缺陷,在结构调整中正逐步改造或淘汰。
食品装备行业在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液态食品领域整体进步较快,乳制品无菌灌装、包材等方面发展迅速。
啤酒、饮料装备的部分领域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白酒装备从无到有,包装设备已经系列化、产业化,白酒前酿造在部分领域已经实现智能整线突破;葡萄酒装备在后段包装环节很多已经国产化,但在前破碎、压榨、过滤、处理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酱油、醋、黄酒等谷物酿造方面近几年发展迅速,随着传统工艺研究的日趋标准化、体系化,酿造装备已经开始出现智能化;酒精装备方面已经初具国际竞争实力。
畜禽肉类加工机械近几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随着我国传统肉食加工工艺不断被各科研院所进行理论化研究,在屠宰、分割、烘烤、滚揉、破碎、挤出、烟熏、调理等各工艺阶段出现大量自动化装备。
面食和烘焙装备方面,以往各种简单的手工操作机械日趋被中央厨房化的全自动面条、包子、水饺、糕点等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生产线所替代。
罐头设备方面,我国的两片罐、三片罐已经成熟应用,需要提升的是适合各种肉类、果蔬类等内容物的自动灌装机械以及相应的完全工艺加工配套设备。
果蔬加工领域近几年发展迅速,在粉碎、萃取、吹粉、切削、净菜、烘干、浓缩、脱水等前处理领域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装备体系。
制糖装备方面,已经初具国际竞争实力,需在能耗、排放方面提升。
装备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
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部分食品装备产品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进出口总额72.85亿美元,其中,食品机械进出口总额29.25亿美元,包装机械进出口总额43.61亿美元。
2015年我国的食品和包装机械进出口额首次实现贸易顺差,顺差额达到了近10年的顶峰6.09亿美元,体现出我国的食品装备在国际上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郑州、成都、重庆、南宁等各类食品展会上,不时看到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外设备采购商,我国设备性价比高,是他们投资设厂的首选。同时,我国啤酒、饮料设备等先进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到国外参展推介。
除此之外,为了更加迅速地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国内食品装备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增多,如乐惠集团收购英国Microdat公司资产,同时也收购了Microdat公司拥有的全部知识产权,中集安瑞科收购世界啤酒酿造装备提供商德国吉曼集团(ZiemannGroup),广东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已获得10个马德里成员国的授权许可等。
(来源:包装机械行业咨询平台)